MANTRA ($OM) 发生了什么?

gateio

GATE.IO芝麻开门

GATE.IO芝麻开门交易所(原比特儿交易所)是全球前10的交易所,新用户注册可免费领取空投,每月可得50-200U

点击注册 更多入口

更多交易所入口

一站式注册各大交易所、点击进入加密世界、永不失联,币安Binance/欧易OKX/GATE.IO芝麻开门/Bitget/抹茶MEXC/火币Huobi

点击进入 永不失联

MANTRA($OM)是一个用于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的 Layer-1 区块链项目,在一夜之间从明星项目跌落至谷底。自 2023 年底起,$OM 价格暴涨 200 倍,而在 2025 年 4 月的一天之内,价格却暴跌超过 90%,蒸发了数十亿美元的市值。这篇复盘文章将剖析 $OM 这场疑似“Rug Pull”事件是如何一步步发生的 —— 从操控性的代币经济设计、空投套路,到压垮市场的抛售引发的连锁反应。我们还将与著名的加密货币灾难(如《鱿鱼币》骗局和 Terra LUNA 崩盘)进行对比,并总结出投资者应汲取的重要经验:如何识别高度集中的供给、可疑的价格上涨等红旗信号。

OM 的 200 倍暴涨(2023 年 Q4 - 2025 年 Q1)

2023 年底,$OM 交易价格仅为几美分,最低曾在 2023 年 10 月触及 $0.017。但在接下来的 1 年半内,$OM 迎来抛物线式的上涨。到 2025 年初,代币一度涨至近 $9.00,较历史低点上涨超过 400 倍(从 2023 Q4 的价位起算大约为 200 倍),在加密社区引发强烈关注。

几个关键因素推动了这场暴涨:

  • RWA 热潮与重大合作: MANTRA 自我定位为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的重要玩家,甚至在 2024 年初与迪拜 DAMAC 集团达成 10 亿美元代币化合作,并获得迪拜 VARA 牌照。这些进展为其背书,吸引了大量投机资本。
  • 空投激励与锁仓: 2024 年中,MANTRA 宣布将向早期用户和 NFT 持有者发放 5000 万枚 $OM 的“创世空投”。这个“免费币”的承诺吸引用户买入并桥接 $OM 至 MANTRA 的新主网(于 2024 年上线),同时锁定了大量流通代币。
  • 供给紧张与 FOMO: 到 2024 年底,空投一再推迟,5000 万枚空投币始终未进入市场。与此同时,MANTRA 于 2024 年 10 月将 $OM 总供应量从 8.88 亿增加至 17.8 亿,并转为年化 8% 的通胀模型。虽然名义供应增加,但实际可流通的代币依然稀少,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OM 从 $1 飙升至 $3 以上,2025 年 2 月甚至短暂冲破 $8.99,市值一度高达数十亿美元。
  • 做市商操盘疑云: 社区开始质疑这种上涨是否真实。有交易员注意到挂单深度和成交行为异常,怀疑有做市商在幕后控盘。事后来看,价格走势几乎“过于完美”,线性向上,令人怀疑有内情人士在推动行情。 图示:2023 年 10 月至 2025 年 4 月间 $OM 价格走势。从不到 $0.02 一路飙升至 $9,再暴跌至 $0.5。这种 200 倍的飙涨后立即崩盘,对于一个看似“正规”的项目而言,实属罕见,也揭示了加密市场如何在狂热与恐慌之间迅速切换。

到 2025 年春季,$OM 纸面上涨幅惊人,许多早期持有者已“财富自由”(至少在账面上)。然而,表面之下危机已悄然酝酿:鲸鱼钱包控制了绝大部分供应,承诺已久的空投仍无踪影。这些因素最终酿成 2025 年 4 月 13 日那场被称作“MANTRA 崩盘”的灾难。

90% 崩盘全程复盘:主因与时间线

2025 年 4 月 13 日,$OM 在短短几小时内暴跌超过 90%,从 $6.30 跌至约 $0.40,蒸发市值超 50 亿美元。崩盘之快、幅度之深,引发 rug pull 或内幕抛售的怀疑,尽管团队声称另有原因。以下是导致这次“灾难性 $OM 抛售”的核心因素:

  • 团队/内部人士控制 90% 的流通量: $OM 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代币极度中心化。链上数据显示,MANTRA 核心团队控制了约 90% 的流通代币,前 100 个地址持有超过 99%。这种结构让少数人可以随时砸盘,同时也让公众流通极少,利于炒作拉盘。虽然社区早有质疑(有人称这是“最大的骗局之一”),但团队并未正面回应。
  • 代币经济修改与空投延迟: 2024 年 10 月,项目方悄然将总供应量翻倍,并引入通胀机制。这在当时行情火热时几乎无人关注,但却为团队留出了大量可售代币。同时,原定 2025 年 Q1 发放的 5000 万空投被多次推迟,并修改为 10% 可在 2025 年 3 月领取,其余延至 2027 年。这种“画饼充饥”的行为拉长了供给释放时间,维持价格高位。
  • 做市商操盘与场外倒货: 多名分析师称 $OM 的价格走势是被做市商操控的。过去一年图表走势平滑、波动小,疑似存在人为干预。同时,有消息称团队以 50% 折扣价格通过 OTC 向大户出售代币,使其能在公开市场高价套利。
  • 周末流动性枯竭: 崩盘发生在周末,这意味着交易流动性极低,市场买盘稀少。当巨量卖单出现时,价格毫无支撑,直接下坠。止损单连续被触发,进一步引发恐慌抛售。
  • OKX 抛售事件(导火索): 崩盘前一日,链上分析显示某内部钱包向 OKX 转入约 390 万枚 $OM(价值约 2500 万美元),随后连续卖出近 400 万枚,引发恐慌。这一事件很可能是压垮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更早几天,还曾有 500 万枚 $OM 解锁流入市场。
  • 恐慌与清算连锁反应: 随着价格崩跌,那些通过 OTC 低价买入的早期大户也开始亏损,被迫止损逃命。部分投资者使用杠杆做多 $OM,当价格跌穿清算线,系统自动强平,进一步制造卖压。单日共有 7590 万美元 $OM 衍生品被清算。
  • 交易所资金流入与 Rug Pull 指控: 多个大户钱包在崩盘前将 $OM 转入中心化交易所,这通常预示即将砸盘。社区发声批评团队蓄意“套现跑路”,称其为“自 LUNA/FTX 以来最大 Rug”。虽然项目方否认,并称为“大户在 CEX 强制清算”所致,但公众并不买账。 图示:2025 年 4 月 13 日,$OM 在 Binance 上从 $6.12 跌至 $0.37,短短四小时内蒸发 90% 以上。图中巨大的红色成交量柱表示,砸盘力度之猛烈、订单簿之脆弱,已逼近顶级“Rug Pull”的标准案例。

项目方后续否认抛售,声称团队持仓未动,并在 Telegram 发声明称是外部“强清”导致。但考虑到此前代币高度中心化、空投推迟、链上资金流入等迹象,大多数人依旧将其视作一次计划性出逃事件。

与历史加密灾难的对比(SQUID、LUNA 等)

MANTRA 代币的崩盘速度与规模迅速引发了人们对几场著名加密灾难的联想。一些资深交易者指出,OM 的上涨与崩盘路径与以下几个事件极为相似:

  • 鱿鱼币(SQUID)Rug Pull(2021 年): 与 OM 情况最相近的是 2021 年的“鱿鱼币”骗局。SQUID 是一个借助热门剧集营销的山寨币,其价格在数天内飙升超 40,000%,最高接近 2860 美元,但开发团队随后迅速抽干流动性,价格在几分钟内几乎归零,投资者眼睁睁看着代币从 2800 多美元崩到 0.005 美元。虽然 OM 并未完全归零(最低约为 $0.37),但其从垂直上涨到瞬间暴跌的结构非常相似。两者都存在高度集中的代币持有和在流动性稀薄时出货的情况。但 OM 与 SQUID 最大的区别在于:MANTRA 表面上是“正规项目”,有真实团队和真实合作记录,因此它的暴雷显得更加震撼。
  • Terra LUNA 崩盘(2022 年 5 月): 另一个常被提及的对比是 Terra LUNA,其稳定币机制崩溃后,LUNA 在数日内价格暴跌超 99%。最初暴跌后还曾出现短暂反弹(即“死猫反弹”),但随后继续下跌,套牢了许多抄底者。类似地,OM 在崩盘后的次日也从 $0.37 反弹至 $1.10(涨幅达 200%),但此后依旧较峰值下跌超 92%。图表分析师指出,这种反弹常见于崩盘后期,但通常只是陷阱。目前 OM 的反弹走势正在逐渐疲软,极可能重演 LUNA 的悲剧。此外,MANTRA 的“丑闻感”也激发了人们的愤怒,和当年 LUNA 崩盘后公众要求监管和清算的情绪如出一辙。虽然 OM 并非因算法失败崩盘,但其导致的数十亿美元蒸发,也堪比 LUNA 的灾难性后果。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 2018 年 BitConnect 崩盘(典型庞氏币)与 2022 年 FTX/FTT 的倒塌,也都说明了一件事:如果一个代币价格被严重拉高,又被少数人掌控,那么距离崩溃往往只是时间问题。OM 的案例虽然项目运行已超两年、拥有合作方与资源,但依然难逃悲剧,成为又一个警示案例。

投资者经验总结:如何识别潜在红旗

对于还在观望或已经“踩雷”的投资者而言,OM 事件带来了深刻的警示。虽然事后复盘容易,但其实有不少早期信号可供辨识。以下是值得关注的典型“红旗”与建议:

  • 集中度过高的代币持有结构: 通过链上工具查看代币持有分布至关重要。OM 的前 100 地址持有高达 99% 的供应,极度不健康。当大部分代币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价格走势基本被他们控制。一般而言,健康项目应避免此类结构性风险。
  • 突然或不透明的代币经济调整: 若一个项目悄然修改发行量、引入通胀机制,尤其在牛市中没人关注时,更应警惕。MANTRA 一次性翻倍供应并引入 8% 年通胀,就是典型的稀释手段。需追问“为什么现在要改?”如果答案含糊,基本可以认为风险正在加大。
  • 空投或解锁承诺反复跳票: 承诺大量空投后反复推迟或改规则,是典型“拉盘工具”。MANTRA 的 5000 万空投被多次延后,且不公平地排除部分用户资格。在短期内,这确实抑制了抛压,但从长期来看严重透支信任。
  • 价格和成交量异常: 健康项目的价格应与市场热度、合作、技术进展相挂钩。如无明显利好却连续暴涨,且成交量异常平稳,很可能有人为操盘。OM 的走势“过于完美”,回头看几乎就是操盘模板。
  • 关键钱包向交易所转账: 许多 rug pull 事件在发生前都出现大额代币流入交易所。如果你发现核心钱包或巨鲸地址转币去 Binance、OKX 等,应立即提高警惕。工具如 Whale Alert 等可用于监控此类转账。
  • 流动性薄弱或依赖少数做市商: 如果一个币种只有极少数交易对、做市薄弱,那么稍大的卖压就可能引发雪崩。OM 正是这种情况,部分流动性甚至疑似由团队自建维持。一旦做市商撤出,价格直线下滑。
  • 项目方沟通透明度低: 项目团队是否开放沟通至关重要。MANTRA 在事故初期封锁 Telegram 群,并迟迟未做出正面回应,极不专业。此外,其创始人曾涉香港法院诉讼,大多数投资者并不知情。若团队对外沟通消极,或历史有污点,务必提高警惕。
  • 不要被“热度”迷惑: 看似前景无限的 narrative(如 RWA)并不等于项目真的有实质落地。OM 的故事包装虽好,但实际链上活跃度极低。凡是某币突然爆红、社群疯传“只能涨”,极可能正处于拉盘阶段。切忌 FOMO,永远不要重仓一个全靠故事支撑的项目。

结语

MANTRA $OM 的故事,提醒我们:加密市场充满奇迹,也充满陷阱。一个涨幅达 200 倍的代币,最终却在短短一日内暴跌超 90%,让大量追高者血本无归。不论这次崩盘是出于恶意操纵,还是一连串糟糕决策的结果,最终投资者都是受害者。

这起事件再次强调:务必做足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永远不要对任何项目掉以轻心。加密世界中的“爆拉”,往往就是“暴跌”的前奏。

“MANTRA ($OM) 发生了什么”这个问题,其实是对整个加密行业风险管理的一次提醒。它几乎集合了所有潜在问题:中心化控制、代币经济操控、周末砸盘、杠杆崩盘……未来,当类似信号再次出现时,希望我们能从本次事件中吸取教训,避免成为下一个“接盘侠”。

温馨提示: DYOR(Do Your Own Research),永远不要盲目冲进下一个“要上天的币”。

作者:**xina z.**,Gate.io研究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本文内容为原创,版权为Gate.io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gateio

GATE.IO芝麻开门

GATE.IO芝麻开门交易所(原比特儿交易所)是全球前10的交易所,新用户注册可免费领取空投,每月可得50-200U

点击注册 更多入口

更多交易所入口

一站式注册各大交易所、点击进入加密世界、永不失联,币安Binance/欧易OKX/GATE.IO芝麻开门/Bitget/抹茶MEXC/火币Huobi

点击进入 永不失联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