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技术面压力的持续,加密市场进入了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阶段。这些多因素交织,影响着加密资产的走势。最新消息显示,美国贸易代表目前正在探讨对部分国家征收较低关税的可能性,知情人士透露,这项方案一旦实施,其关税税率将低于20%普遍关税方案。本文从三大角度深入剖析加密市场后市的可能方向,试图帮助投资者在波动中寻找机会。
核心经济数据:滞胀压力与经济疲软对加密市场的影响
随着华尔街力量不断涌入加密市场,美国宏观经济表现对加密市场的影响愈发深远。
而在当前,美国经济增长动能显著放缓,滞胀风险逐步加剧,为加密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根据最新预测,2025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预计仅为0.3%,这是自202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亚特兰大联储GDPNow模型甚至一度预测GDP可能下降2.8%,而高盛将未来12个月内经济衰退的概率从20%提高至35%。与此同时,制造业活动持续疲软,达拉斯联储制造业指数暴跌至-16.3,反映出经济基本面恶化的趋势。
通胀方面的压力同样不可忽视。2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长达到2.8%,超出市场预期,凸显出供给端推动的通胀压力。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57,为202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储蓄率上升则表明避险情绪正在增强。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风险资产的吸引力显著下降,加密市场的表现也受到拖累。比特币价格从高点84,000美元回落至81,565美元,交易量大幅萎缩,显示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兴趣明显减弱。
然而,滞胀环境也可能为加密市场提供部分支撑。历史上,当传统金融市场面临压力时,比特币等加密资产常被视为“数字黄金”,成为投资者的避险工具。随着经济数据持续走软,部分资金可能转向加密资产作为对冲通胀和经济不确定性的选择。未来加密市场的走势将取决于经济数据的进一步变化以及投资者对滞胀风险的评估。
政策与流动性:关税政策的多重影响
特朗普政府即将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
这一政策可能对全球贸易体系和经济复苏造成深远影响。根据白宫透露的方案,关税措施可能包括对汽车进口征收25%的税率,以及针对医药、木材等行业的更高税率。最重要的是,这些关税政策的调整可能是动态的,市场对其反复变化的担忧加剧了不确定性。
关税政策的直接影响是供给端推动的通胀压力,这可能进一步压缩市场流动性。美元指数的强弱在这种环境下成为关键变量。如果美元触底反弹,可能对冲部分通胀效果;但如果美元延续下跌,未来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对于加密市场而言,这种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继续压制投资者情绪,同时减少市场资金的流入。近期加密货币总市值已从峰值的3.9万亿美元回落至2.9万亿美元,交易量萎缩约70%,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资金避险需求的上升。
尽管如此,关税政策也可能带来阶段性机会。如果政策细节落地后市场预期有所缓和,加密市场可能迎来短暂的反弹。特别是如果关税政策最终采取“温和版本”,市场信心或将逐步恢复。投资者需关注政策落地后的市场反应以及各国的博弈进展,这将决定未来加密市场的走势。同时,流动性环境的变化也需密切关注,特别是在美联储后续货币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加密市场可能面临新的资金流动机会。
然而最新消息也显示,美国贸易代表目前正在探讨对部分国家征收较低关税的可能性,知情人士透露,这项方案一旦实施,其关税税率将低于20%普遍关税方案。
市场技术面分析:短期压力与反弹可能
技术面分析显示,比特币当前走势仍处于弱势格局。
日线级别均线拐头向下,MA30、MA60、MA120形成空头排列,表明市场短期内仍有进一步下跌的风险。目前比特币价格在81,000美元附近震荡,技术指标显示下跌箱体尚未打破,短期内可能继续向79,500美元区域寻底。与此同时,交易量的萎缩和市场情绪的低迷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压力。
然而,市场也存在反弹的可能性。一些技术指标如Acc开始变绿,显示市场或已接近底部区域。结合消息面分析,4月2日关税政策落地后,比特币可能出现短期反弹。技术分析建议关注81200美元区域的支撑位,如果价格在此形成共振,有望成为反弹的起点。同时,市场结构显示当前可能处于牛转熊的最后阶段,投资者需警惕诱多行为,并避免过度追涨。
此外,从历史周期来看,比特币在加速阶段通常会经历两次大幅上涨。当前周期已进入第232天,接近历史上加速阶段的尾声。这表明市场可能出现一次爆发性反弹,随后迅速失去动力并进入逆转阶段。投资者应关注市场情绪和价格的临界点,在反弹中寻找高位出货或反向操作的机会。
也就是说,短期内市场仍以震荡为主,反弹空间有限,但中长期走势需结合宏观环境进一步研判。技术面和消息面的结合将是决定市场下一步走势的关键。
整体而言,加密市场后市受到核心经济数据疲软、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以及技术面弱势的多重影响。短期内,滞胀风险和流动性紧缩可能继续压制市场,但政策落地后或带来阶段性反弹机会。投资者需密切关注行情变化,从中寻找交易机会。同时,做好风险管理,避免盲目追高或过早抄底,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波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