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Vana 项目致力于让用户重新获得对数据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通过创建数字人物并支持隐私性控制,确保只有用户和其授权的账户能访问。
Vana 网络构建了两个主要层级:数据流动性层和数据可移植层,确保数据的所有权、安全性和可用性。
VANA 总供应量为 1.2 亿枚作为原生代币,具有质押维护网络安全、参与治理决策、支付网络费用、交易数据访问等效用。
引言
随着近期以 AI Agent 为代表的 AI+Crypto 应用的迅速升级,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资源,其价值正逐步得到认可。然而,在当前的 Web2 和 Web3 生态中,用户数据被大型平台无偿收集并用于商业化,导致数据创造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Vana 项目应运而生,致力于打破现有数据经济模式,让用户重新获得对自身数据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并通过数据训练 AI 模型,从中获得直接收益,创造了 AI 融合赛道新的叙事点和创新空间。
我们先前也多次撰文为大家探讨了本轮牛市以来 AI 赛道的诸多创新协议和技术,而 Vana(VANA)代币将于今日在包括 Gate.io 在内的各大交易所上线,本文就借此为大家普及下该 AI+DID 协议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
协议基本概述
Vana 起源于 2018 年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致力于让用户拥有自己的数据和他们创建的 AI 模型。
根据官网所述,Vana 是一个 AI 身份生成应用程序,允许用户创建一个数字人物,并支持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中使用,同时该数字人物具有隐私性,只能被创建的用户和其授权的账户进行控制。开发人员则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训练个性化 AI 模型,推动 Web3 时代的数据民主化进程。 图 1 来源:vana.org
值得一提的是,Vana 网络完全开源,以无需许可的去中心化方式运行,开放数据基金会和其他贡献组织共同推动 Vana 协议的大规模采用。
团队与融资
Vana 由两位菲律宾创业者 Anna Kazlauskas 和 Art Abal 联合创立。Anna 拥有计算机科学与经济学背景,早期参与以太坊挖矿,并在国际金融机构进行数据研究。她曾担任东帝汶总理的政策顾问,设计过人人平等的法律制度。
Art 则是哈佛大学公共政策硕士,曾在 AI 训练数据提供商 Appen 主导创新数据收集方法。两人曾合作 TOCA 项目,为菲律宾低收入人群提供通过贡献数据获得报酬的机会,为 Vana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根据 Rootdata 数据显示,Vana 两轮融资已达 2500 万美元。种子轮由 Polychain 领投 200 万美元,战略轮由 Coinbase Ventures 领投 500 万美元,A 轮则由 Paradigm 领投 1800 万美元。投资阵容包括 Coinbase Ventures、Casey Caruso、Packy McCormick 等,Paradigm 前合伙人也参与了投资。 图 2 来源:Rootdata
技术架构和原理
Vana 网络主要由两个主要层级构成,以确保数据的所有权、安全性和可用性:数据流动性层(Data Liquidity Layer)和数据可移植层(Data Portability Layer)。 图 3 来源:docs.vana.org
数据流动性层 数据流动性层是 Vana 网络的基础层,它使数据能够被视为一种流动资产。该层允许数据通过去中心化机制进行安全验证、代币化和交易。
数据流动性层引入了数据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taDAOs),这些组织从各种贡献者那里汇集相似类型的数据,创建去中心化、无需信任的数据市场。
数据可移植层 概述数据可移植层是 Vana 的应用层,它使去中心化数据集能够在各种平台和应用之间被访问、共享和使用。该层确保用户拥有的数据在不同服务和系统之间保持互操作性,同时维护数据的隐私和安全。
通过这两个主要层级,Vana 网络构建了一个从数据验证、代币化、交易到跨平台应用的完整生态系统,旨在实现用户对其数据的完全控制和价值最大化。
创新亮点
Vana 的创新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主权和个人数据分红 Vana 通过让用户拥有和控制自己的数据,实现了数据的民主化。用户不仅可以通过贡献数据获得经济回报,还能参与 AI 模型的训练过程,享受数据带来的直接收益。
隐私保护与可编程访问权 Vana 通过结合私密数据托管与公共所有权记录,解决了数据的双花问题。数据本身保存在加密的个人服务器或可信安全区域中,而区块链则维护数据所有权记录、访问权限、验证证明等全局状态。这种设计既保护了用户数据的隐私,又实现了数据的可编程访问权。
DLP 数据流动性池 DLP 是 Vana 的核心技术创新之一,它允许用户将数据使用权质押到特定领域的数据池中,并获得代币作为权益凭证。当 AI 训练需求方应用数据池时,费用会按照比例自动分配给凭证持有者。这种机制不仅促进了数据的流动性和价值化,还为用户提供了持续的经济回报。
TEE 可信执行环境 TEE 技术为 Vana 提供了强大的隐私保护能力。在 TEE 环境下,数据可以在不暴露的情况下完成复杂操作,确保数据隐私的同时实现了数据的使用权。这种“可用不可见”的特性完美解决了隐私保护难题。
业务数据
自 2023 年 6 月开发者测试网启动以来,Vana 网络已吸引了大量用户和开发者参与,目前 Vana 已拥有超过 130 万用户、300 多个数据 DAO 和 170 万的日交易量。
这些数据 DAO 涵盖了从社交媒体数据到金融预测数据的多个领域,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数据贡献和收益机会。
代币经济学
VANA 是 Vana 网络的原生代币,总供应量为 1.2 亿枚,初始流通量占 28.5%,具有质押维护网络安全、参与治理决策、支付网络费用、交易数据访问等效用。 图 4 来源:docs.vana.org
值得一提的是,VANA 是作为基础代币的角色,而每个 DLP 还可以发行自己的代币,用于激励数据贡献和治理。
总之,VANA 和各 DLP 代币在数据交易、治理投票、网络安全等多个场景中使用,确保代币的价值稳定和流通性,同时激励用户参与数据贡献和网络治理。
未来展望
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高质量数据的需求将愈发迫切,由此可见,Vana 通过提供用户拥有和控制的数据网络,将为 AI 训练提供丰富的数据源,其创新的技术架构和商业模式,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数据主权和隐私保护的机会,还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和训练平台。
随着主网上线和代币的推出,Vana 无疑将迎来一番炒作,最后再次提醒读者朋友们,也应注意各类波动风险,审慎参与投资或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