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8 月 18 日,Gate 数据显示 Pi Coin(PI)价格徘徊在 0.38 美元附近,较 2 月创下的历史高点 3 美元暴跌 87% 以上。过去一周跌幅达 14.20%,市值缩水至 30 亿美元区间,单日交易量更骤降 46% 至 3500 万美元水平。
这场崩跌并非偶然,而是多重结构性压力的集中爆发。
代币解锁海啸,供应冲击压垮市场
未来 30 天内,超 1.67 亿枚 PI 代币将解锁并涌入市场,占当前流通量的 2.1%。仅 8 月 16 日单日即有 1000 万枚解锁。
历史数据揭示了这一机制的破坏力:7 月类似规模的解锁事件曾直接引发价格单日暴跌 34%。本月解锁量已达日均交易量的 2.4 倍,市场承接力濒临崩溃。
交易所库存数据更拉响警报:PI 在交易平台的存量突破 4.09 亿枚,创历史峰值。巨量“预备抛盘”悬于头顶,价格下行压力持续加剧。
内部抛售引爆信任危机
8 月初,一场内部人士的抛售风暴席卷市场。1200 万枚 PI 被项目关联方集中抛售,导致价格从 1.60 美元直线崩跌至 0.44 美元,单日跌幅超 50%。
社区愤怒指向核心团队——Nicolas Kokkalis 博士与范成雕博士对此保持沉默,未就抛售行为及资金来源作出解释。Gate 用户直斥其“贪婪”,质疑团队套现动机。
雪上加霜的是,链上监控发现基金会单日抛售 253 万 PI,加之“800 亿美元内部代币转移”传闻发酵,彻底摧毁市场信任根基。
技术瓶颈与流动性陷阱
主网上线半年后,Pi Network 仍深陷技术泥潭。网络交易失败率长期高于 50%,主网迁移进度延迟,数百万用户因 KYC 未完成而滞留封闭网络。
更致命的是流动性困局:PI 仍未登陆 Binance、Coinbase 等主流交易所,交易深度依赖 Gate 及少数 DEX。尽管 Binance 用户投票 86% 支持上线 PI(29.5 万人参与),但因团队未披露完整代币经济模型,合规性存疑导致上市搁浅。
流动性割裂使 PI 沦为“价格操纵乐园”。神秘巨鲸(GAS…ODM)持续积累 3.5 亿枚 PI 跃居第六大地址,其低成本吸筹策略与散户抛售形成残酷对比。
市场情绪崩坏与社区分裂
Google Trends 显示“Pi Network”搜索热度已显著落后于“山寨币”关键词。与初期舆论热潮形成鲜明反差,表明散户关注度持续流失。
链上数据印证情绪恶化:OBV(平衡成交量)指标逼近数月低点,反映资金流入枯竭。当比特币、以太坊因市场乐观情绪同步上涨时,PI 却呈现负相关性,逆势下跌。
社区分裂为两大阵营:坚守派自愿锁仓 330 万 PI 获取收益;离场派则痛斥“GCV(全球共识价值)虚妄叙事”——部分成员鼓吹 1 PI = 289,027 欧元的荒谬估值,导致价格崩盘时无人护盘。
更值得警惕的是 PI 的 meme 化趋势:其价格与 DOGE、SHIB、BONK 的相关性飙升至 0.76 - 0.89,沦为高波动投机工具而非效用型代币。
未来展望
价格复苏需跨越三重门坎:缓解代币解锁抛压(9 月将面临新一波考验),攻克技术瓶颈并完成主网全面开放,以及获取 Binance 等顶级交易所上市以改善流动性。
若三关皆破,中性预测 PI 有望重返 3.78 美元(对标狗狗币市值);若持续溃败,0.30 美元历史低点恐难坚守。
巨鲸在阴影中积累筹码,散户在绝望中割肉离场——这场信任与价值崩塌的危机,正是 Pi Network 从理想主义叙事向残酷现实落地的必经阵痛。